The Didache 十二使徒遗训(约公元70年)

The Lord’s Teaching Through the Twelve Apostles to the Nations

翻译:Haifeng弟兄

第一章 两条道路和首要的诫命

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生命之道,一条是死亡之道,这两条道路迥然不同。生命之道如是:首先,你要爱那造你的神;其次,要爱人如己,己所不欲的,勿施之于人。这里有教导说:凡咒诅你的,你要祝福他们,为你的仇敌代祷,为逼迫你的人禁食。因为,若是你只爱那些爱你的人,你岂能得赏赐呢?就是外邦人也会如此行。因此,要爱那些仇恨你的人,如此,你就没有仇敌了。要远避肉体的情欲和世上的贪欲。若有人打你的左脸,将右脸也给他打,如此,你才能得以完全。若有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两里。若有人夺去你的外衣,将里衣也给他。若有人夺去你的东西,不必索回,因为你也无力索回。无论是何人,若他们要你的什么东西,不必索回。因为父要我们成为众人的祝福。若有人照此诫命施舍,他就必有喜乐,也清白无罪。收取别人的却有祸了,因为若有人实在有需要,他收取的就不是罪,然而,若有人没有缺乏,却向别人收取,他就要被治罪。人要将他拘押,盘问他为何收取,收取了何物,他究竟作了何事,他必要将所欠的,悉数偿还,才能脱身。又有话对你说:你们施舍的时候,一定要万分谨慎,攥紧手中的钱物,不可轻易出手,要晓得哪些人是真有缺乏的。

第二章 诫命之二:不可触犯的重罪

第二条诫命教导说: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好男色,不可通奸,不可偷窃,不可行法术,不可行邪术,不可堕胎杀婴,不可贪恋邻舍的财物,不可起誓,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说巉妄的话,不可抱怨,不可心怀二意,因为口是心非必招致死亡。你的话语不可错谬、虚空,却要言出必行。不可贪心、抢夺、假冒伪善、心存恶念,也不可傲慢无礼。你不可听信谗言,与邻舍作对,无论何人,你都不可记恨,有些人需要劝勉,有些人需要祷告,有些人你要舍命爱他们。

第三章 其余禁止的罪

我儿,你要远离邪恶,远避一切的罪恶。不可轻易发怒,因为怒气招致杀戮。不可嫉妒,不可争竞,不可暴躁,因为凡此种种都会招致杀戮。我儿,不可贪欲,因为贪欲引致奸淫。口中不可吐出脏话,眼目不要高傲,因为这些都能招致淫乱。我儿,不可行占卜预兆之事,因为这些事必引致崇拜偶像。不可念咒语,不可观星象,不可制符水,这些事,要完全弃绝,因为凡此种种都会引致崇拜偶像。我儿,不可说谎,谎言引致偷窃。也不可说三道四,因为这必引致谗言。不可自以为是,心中也不可存恶念,因为这些都将引致谗言。

你反倒要温柔,因为温柔的人才能承受地土。受苦要忍耐,为人要厚道,举止要大方,别人讲话要细心留意聆听。你不可高举自己,心中为自己得意。你心中不可恋慕高傲的人,却要和卑微正直的人交往,人生无论遭遇何事,都要心存感恩,因为知道神必掌管一切。

第四章 其余的教训

我们既然在永恒的事上有份,在世上岂不也是如此。你们的儿女,不可放任不顾,倒要教训他们从小敬畏神。不可苦待你家中的仆婢,甚至以此为乐,他们岂不也是在神里面心存盼望的吗?神是我们众人的神。神来呼召人,不是看人的外表如何,而是看人的心是否预备。你们作仆人的,也要顺服主人,如同顺服神一样,心存谦卑敬畏。你要厌恶一切假冒伪善和不讨神喜悦的事。无论如何,不可离弃神的诫命,倒要谨守遵行,只字不可增减。既来到教会,你就当承认自己的过犯,若是心中有何恶念,就不可进前来祷告。如此才是人生之道。

我儿,要记念那些日夜为你们传讲神话语的人,敬重他们,如同敬重主一般。因为主的诫命在哪里被传讲,哪里就有主自己的同在。每日要与众圣徒相聚,听从他们的话语。不可争竞,倒要将争竞的人引至和平。判断要存公义,对有过犯的人要责备,不可碍于情面。做事要果断,不可优柔寡断。不可伸手向人索取,自己却吝啬不肯施舍。若是你存有财物,施舍出去,那财物就成为你罪的赎价。施舍时不可犹豫,也不可发怨言,因为你知道主的赏赐是公平的。若有人缺乏,不可转身离开他,倒要和你的弟兄分享你所有的,不可说,这是你的,不是他的。

第五章 死亡之道

死亡之道如是:死亡之道是邪恶、当咒诅的:凶杀、淫乱、贪欲、滥交、偷窃、拜偶像、行邪术法术、强暴、作假见证、假冒伪善、口是心非、欺诈、傲慢、强夺、自以为是、贪婪、言语污秽、嫉妒、自满、心高气傲、夸口、逼迫良善、厌恶真理、喜爱谎言、不晓得公义的赏赐,不持守良善公义的判断,不看良善的,只看邪恶的,远离温柔忍耐,却追逐报复,不怜悯穷人,不为受苦的人分担,不认识造他的主。他们谋杀儿童,拆毁神手所造的,不看顾穷乏人,欺压患难中的人,追逐财利,不按公义审判穷人,在诸事上犯罪。小子们那,你们不可陷入他们的网罗。

第六章 抵挡假教师;和祭拜偶像之食物

你们不可被假教师迷惑,偏离纯正的教导。因为若是你能够负主完全的轭,你就是完全的。然而,你若不能如此,也当尽力而为。论到食物,也是如此,凭着自己的领受尽力而为,若是向偶像献过祭的食物,却要格外谨慎,因为这食物曾事奉过无生命气息的假神。

第七章 论洗礼

论到洗礼,你们当如此行:既已领受了上述的教导,就当在活水中奉父、子和圣灵之名施洗。若是没有活水,可用其它水代替,若是水太冷,也可用温水。若是水源不足,也可点水到受洗人头上,奉父、子、圣灵之名点水三次。施洗人在施洗以先,一定要禁食,受洗人也是如此,他们的亲友同道也可一同禁食,受洗人当禁食一到两日。

第八章 论禁食与祷告(主祷文)

你们的禁食,不可像那些假冒伪善的人,因为他们每周二、五两日禁食。你们当在周四和预备日(周五)禁食。你们祷告,也不可像假冒伪善之人,却要像主在福音书里教导的那样, 说: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权柄、荣耀都是你的,直到永远。

你们当一日三次如此祷告。

第九章 论圣餐

论到圣餐,你们当如此感恩。首先,领受这杯的时候当说:

我们的父神,我们感谢你,赐下你仆人,大卫的后裔,借着耶稣你仆人向我们彰显,愿荣耀归于你,直到永远。

领受这饼时,你们当说:

父啊,我们感谢你,借着你仆人耶稣将生命和智慧向我们彰显。愿荣耀归于你,直到永远。正如这饼,纵然是分散到高山低谷,终究也能成为一体,愿你的教会也从地极被招聚,进入你的国度,因为荣耀权柄都借着耶稣基督归于你,直到永远。

然而,若是有人尚未受洗,归入主的名下,他就不可吃这饼、喝这杯,因为主有话说:“这分别为圣的,不可丢给狗吃。”

第十章 论圣餐后的祷告

领受圣餐以后,当如此感谢:

天父,我们感谢你,因你的圣名常住在我们心中,也因你借着你仆人耶稣向我们彰显智慧、信心和永生。愿荣耀归于你,直到永远。你是至高的主,为自己的名创造万有,你赐食物让世人吃喝快乐,他们因此能够向你感恩,你更是借着你仆人(耶稣)让我们白白得享生命的粮。我们因你的大能感谢你。愿荣耀归于你,直到永远。主啊,愿你记念你的教会,救拔我们脱离一切的凶恶,以你的慈爱使我们得以完全,将我们从地的四极招聚,为你国度的缘故,将我们分别为圣。因为权柄、荣耀都归于你,直到永远。愿主的恩惠降临,愿这世代过去。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若有人是圣洁的,请近前来,不然,愿他悔改。玛拉拿撒(Maranatha),主必再来,阿门。

先知也可凭自己的感动献上感恩祷告。

第十一章 论教师、使徒和先知

无论何人,若是他们前来教导你上述的内容,你要接待他们。然而,若是这教师转而传授与此相悖的教导,不可听从他。若是他教导你追求主的公义和知识,你当接待他,如同接待主一般。论到使徒和先知,你当遵从福音书里的教导。凡是使徒来到你这里,你要接待他,如同接待主一般。然而,他在你那里停留不可超过一日,实在需要,也不可超过两日。若是他停留三日,就必是假先知了。

这使徒离去的时候,只可给他路上可吃的饼,除此以外,不可给他什么。他若是向你求钱财,他必定是假先知。无论是何先知,只要他是照着圣灵说话,你不可论断,因为凡有过犯的都可得赦免,唯独亵渎圣灵的罪不得赦免。然而,凡借着灵说话的,不都是先知,唯有持守主真道的,才是先知。故此,真假先知,从他们所作所为就可分辨出来。若有一位先知,给你们预备灵性的食物,自己却不吃,那么他必定是假先知。若有一位先知,教训人真理,自己却不照着行,他就是假先知。若有一位先知,我们知道他是真先知,为世上的教会行隐秘的事,却不教导别人照样去行,你们则不可论断他,因为主自己要判断他,古时的先知也是如此。然而,若是有人借着灵里说,给我钱财,或是别的东西,你不可听他的。他若是告诉你,要你拿钱财给有需要的人,你就不要去论断他。

第十二章 接待弟兄

凡奉主的名前来的,你都要接待,此后,再分辨他,认识他,因为你必定有能力分辨。来的弟兄若是在赶路,你要尽力资助,然而,他在你那里不可停留超过两日,实在需要,也不可超过三日。若是他想在你那里久住,又有手艺,他就当做工挣得吃喝。他若是没有手艺,你自己分辨,他既是信徒,就不应当游手好闲,白白住在你那里。他若是什么都不做,就必定是骗吃骗喝的假信徒,你要远离这等人。

第十三章    奉养先知

然而,若有一位真先知愿意住在你们当中,他是配得奉养的。一位真教师,如同工人一般,是配得奉养的。这先知是你的大祭司,你那初熟的出产,或是酒,或是面,或是牛羊,都要奉给他。若你那里没有先知,就当拿去周济穷乏人。你若抟面,也要照诫命将初熟的献上。打开酒坛,或是油罐,也要将先舀出来的的献给先知,钱财(金银)、衣物并其他一切所有,也都要如此献上,如此照着诫命行,并看为合宜。

第十四章 信徒主日的聚会

你们每逢主日都要聚集,先要认罪悔改,再擘饼,祝谢,如此你的祭物才是洁净的。然而,若有人和弟兄有纷争,他要先和弟兄和解,才能前来,不然,你的祭物也成了不洁净的。主是如此说的:“无论何时何地,你们当献洁净的祭,因为我是大君王,我的名在万国中为大。”

第十五章 论主教与执事;并对信徒的劝诫

所以你们当中要设立主教与执事,他们应当是敬虔爱主之人,心存温柔,不贪恋钱财,诚实无伪,有好名声,因为他们也是以先知和教师的职分服事你们的。你们不可低看他们,因为他们同先知、教师一样是应当受敬重的。弟兄之间,要以和平彼此劝勉,却不可动怒,因为这是福音书里的教导。然而,若是有人行事不合宜,得罪弟兄,他若不悔改,你们就不必再对他说劝勉的话,他也不得听劝勉的话。无论如何,你们祷告,施舍,所行的一切,都要照着我主福音书上的教导去行。

第十六章 论警醒;与主的再来

要为你自己生命的缘故警醒。你的油灯不可熄灭,你的腰带不可松懈。要预备好,因为你不知道我们的主何时再来。你们要常常聚集,常常寻求造就灵魂的事,因为往日的信心无论多好,若是最后的时日没有持守,就毫无益处。末世的时候,假先知假教师数目众多,羊要变成狼,爱要变成仇恨,不法的事情增多,人就彼此仇恨,彼此逼迫,彼此出卖。此后,那蒙骗世人的,会装作人子的模样,能行异能奇事,世人就被交在他手里,他就行无比罪恶的事,是从创世以来都没有听闻过的,此后,被造之人要经过火的试炼,有许多人跌倒,灭亡。但那些持守信心的,要从咒诅中被救拔。这样,真理的记号就会显明出来:首先,天上有展开的记号,其次,有号角的声响,再次,死人复活,但并非所有的死人,正如经上所记的:“主要与他的众圣徒同来。”那时,世人都要看见主从天上的云中降临。

译者说明

这篇名为“十二门徒遗训”的文字,于1873年在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一个不起眼的修道院图书馆里被人发现。这份手抄本书写的时间是1056年。

“十二门徒遗训”早在第一世纪晚期就在一些教会中广为流传。很多人相信,这篇教导式的文字常常被初代信徒们拿来与马太福音一同诵读,保存和传抄这份文本的基督徒社团相信和使徒马太有着密切的关系。仔细阅读这篇文本,就可以看到一幅有关初代教会的栩栩如生的画面。

首先,我们发现教会传统的圣礼,圣餐和洗礼,在初代的教会里就已经被传承了。可以说,初代教会的主日崇拜,核心的内容与我们今天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对信徒的教导,诸如宽恕、爱心、扶弱济困、远避罪恶,这些耶稣基督留下来的信仰的核心内容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初代教会对于后世所谓的“神学”还没有着手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我们看到的,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状态的神学,对三位一体、基督论、救赎论、末世论等课题,没有采用精确的神学语言表述。耶稣也只是被粗略地描述为“神的仆人”。但是,神学方面的“粗略”丝毫没有影响信徒们对基督的信心,也没有妨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自己的信仰。

至于教会的治理方面,也还处于雏形阶段。随着得救人数的加增,信徒们开始认识到设立圣职的重要性。但是,教会的行政架构还不是十分严密,带有一些随意性。“先知”、“使徒”、“教师”等职分尚未有严格的区分。

教会也面临着一些外部的搅扰,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接待旅行布道的教师。古罗马时期,社会上常有一些哲学家四处旅行,宣传自己的哲学思想。保罗可能最初就被人误认为是这样的一位哲学家(徒17:16-32)。一些基督徒可能也用这种方式旅行布道(徒18:24)。但是,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假借布道之名,到教会里骗吃骗喝,信徒不胜其烦,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拒绝,因此,“十二使徒遗训”留下了一些实际的教导:若有人从外地来到教会,信徒可以先接待,再进一步判断这位教师的真假,看他是否打算在教会停留多日。若是诚心只为来教导人的教师,自然不愿意多作停留,另外,信徒对来访教师的供应,也只限于路上的干粮,有了这样统一的规定,那些假教师就没有办法得逞了。

“十二门徒遗训”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时间的窗口,让我们看到一个初代教会活泼的属灵日常。有学者认为(Burton Mack,Who Wrote the New Testament?),十二门徒遗训很有可能和马太福音是一脉相承的,被一个小小的基督徒社群传承下来。这个基督徒社群的位置,大概在叙利亚南部或巴勒斯坦北部,在那里,一个基督徒的教会已经具备了雏形。他们对自己的基督徒身份有着高度的自我认同,教会的圣礼基本完备,而且与其他基督徒的社群基本一致。他们不太关注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和神的儿子复活这些高深的神学理念,而是更加专注于生活中道德的教化。或许这也给我们现代信徒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得救,不是靠着希腊文、拉丁文点缀的神学,而是生活的中一点一滴,是对信仰在生命中的实践和操练。

留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