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伊斯兰教 2

Encountering Islam

作者:Haifeng 弟兄

2022-03-06收稿

第一部分:历史

Part 2

穆斯林和犹太人及“假冒伪善之人”的关系

穆斯林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一些犹太人开始质问穆罕默德所信奉宗教的教义。据说,一个犹太拉比相信了穆罕默德是妥拉预言的一位先知。穆斯林也是据此声称,犹太人和基督徒故意篡改了经文,目的是为了诋毁穆罕默德。也有一些早期的穆斯林信徒改变了信仰(他们被斥为“假冒伪善之人”),加入了犹太群体,反对穆罕默德。Sura63整章都是对假冒伪善之人的斥责。Sura2也有相关的经文。

此时,穆罕默德写了一封信给住在Khaybar的犹太人,声称他的确是神的使徒,并请他们接受他的教导。穆罕默德要他们考查圣经,找出确据才相信他。他说:“如果你们找不到确据,也不必勉强相信。”

基督徒自Najran来访

一群来自Najran的基督徒拜访了穆罕默德,根据sirat中的记述,我们可以推断出这群基督徒应该是属于异端诺斯底派的,因为他们提到多马福音,以及里面记述的耶稣如何吹气将泥捏的小鸟变成活鸟的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犹太人和穆罕默德辩论的同一时间。穆罕默德试图改正这群基督徒在基督论方面的神学“错误”。他说:

你们声称神有一个儿子,你们拜十字架,你们还吃猪肉,这表明你们不顺服神。

耶稣自己也否认“三位一体”的教导。安拉说:“哦,耶稣,马利亚的儿子!你是否对百姓说:你们看我和我的母亲是安拉身旁的另外二神?”耶稣却说:愿神的名得荣耀!我不可如此说,也无权柄如此说。(S5.116)

耶稣不是神,因为他不能做神所做的。“我并没有赐给耶稣一切权柄和能力。你们还不清楚吗?耶稣若是神,他必定有神的能力。”

耶稣和亚当同为受造之人,并无二致。耶稣不是神,也没有被钉十字架。人们只是似乎看到他被钉死了。

基督徒之所以有这些错误的观念,是因为他们偏离了耶稣的教导。

穆罕默德呼召犹太人和基督徒都成为穆斯林,接受他的教导,恢复耶稣最初的教训。

信徒不得和教外的人成为挚友,因为“那些人会不遗余力地败坏你,把你毁掉。”

从这时开始,穆罕默德教导信徒把祈祷的方向从朝向耶路撒冷改为麦加。他也开始批评犹太人不接受他的教导。

斋月里的袭击

穆罕默德的跟随者最初受到Ansar部族的供给,但是此后供给中断。穆斯林信徒无法获得当地肥沃的土地。为了生存下去,穆罕默德开始筹划袭击去往麦加的骆驼商队,不但可以获取财物,还可以获得赎金。起初几次的袭击并不成功,最后,一次斋月里的袭击终于成功。当时,他们必须在斋月的最后一天发起袭击,如果等到第二天,那支骆驼商队就已经抵达麦加圣地了。

这次袭击之后,穆罕默德声称又获得了新的启示,那就是,在斋月也可以向异教徒发起袭击。事实上,长期以来,在阿拉伯世界,袭击其他部族夺取财物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穆罕默德领受的启示将这样的袭击合法化,只要能够有助于扩张伊斯兰教。显然,此时的伊斯兰教义已经超越了道德的边界。

白德尔之战(Battle of Badr 624年)

624年初,一支庞大的骆驼商队正在返回麦加的路上。穆罕默德从麦地那召集了三百名穆斯林,预备袭击这支商队。麦加人听到风声,就组织了一支人数更多的军队拦截,试图击溃穆罕默德。商队也得到消息,日夜兼程,径直返回了麦加。一些古莱氏人返回麦加,得知了商队的安全,但是仍然有一些麦加人去拦截穆罕默德。他们最终在白德尔被穆罕默德的武装击败。麦加人当中,有75人战死,另有70人被俘。穆罕默德根据此前收到的启示,拿取了五分之一的战利品,并且声称,是因为他们对真主虔诚,所以得到天使的帮助才得以取胜。

这次冲突以后,穆罕默德面临着一个选择:是拿取战利品,还是占有俘虏。巴克尔Abu Bakr认为,这些战俘毕竟和他们同属一个部族,所以只要付上赎金,就可以获释。奥马尔Umar却认为,战俘应当被处死。穆罕默德赞成Abu Bakr。第二天,穆氏却说,他收到了安拉的启示,安拉赞成Umar的主张,并且斥责穆氏拿取战利品。不过,安拉又启示说,穆氏此前被允许拿取战利品,所以这次安拉会宽恕他。穆氏随后把几个曾经在麦加讥讽过他的战俘斩首。(hadith of Sahih Muslim)

此次冲突以后,留下了以下一些规条

对安拉敬虔,就能取胜;

安拉会差派一千天使帮助你

作战时,敌人要被斩首,战事结束时才接受俘虏

战斗中杀掉不信之敌人,即为彰显安拉的旨意,并可确保战士死后进入天堂

The Banu Qaynuqa 奎努克犹太人

白德尔之战以后,穆罕默德的武装更加频繁发动袭击。穆氏又受到新的启示:如果有谁背叛你,你就把你们签订的协议丢在他们身上。(S8.58)  他把Qaynuqa的犹太人召集到广场上,对他们说:犹太人啊,你们要小心,神会把加在克莱氏部族身上的报复也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归信穆斯林。你们知道,我是一位先知,是神所差来的,你们在圣经和与神的约里,都能够找到证据。

Qaynuqa没有答应穆氏的要求,穆氏就招聚军队包围他们的城,最后,犹太人答应无条件投降。一些此前和Qaynuqa犹太人订立过盟约的穆斯林为他们求情。穆氏却想要把他们全部处死。一名穆斯林苦苦求情,最后穆氏终于同意宽恕他们。犹太人被恩准获释,但是他们的财产却一点都不能带走。

此时,穆罕默德又受到一些新的启示,强调穆斯林只能和穆斯林来往

不得与犹太人和基督徒交友。他们各为其同教人之友。 (S5.51)

有关犹太人的启示:因为他们背弃了盟约,所以我们咒诅他们,使他们的心刚硬。他们随己意更改盟约,忘记了安拉的教导。 (S5.13)

那些假冒伪善者,那些心有顽疾者,还有那些煽动挑拨者,若是他们在城中还不停止,我们要你们大大抵挡他们,使他们不得成为你们的邻舍。他们是受咒诅的,无论你们在何处捕获他们,必定要把他们重重处死。 (S33.60-1)

暗杀卡布 ( Ka’b)

麦地那城中的非穆斯林此时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皈依伊斯兰教,要么被驱逐或处死。穆罕默德开始考虑如何处置几个敌人。其中一个是一名犹太诗人,名叫卡布(Ka’b bin Al-Ashtaf)。卡布曾经写过几首诗,哀悼在白德尔战死的麦加人,并羞辱一些穆斯林妇女。穆罕默德问手下人:“谁愿意除掉这个伤害安拉和他的门徒的卡布?”一个穆斯林自告奋勇领受命令。穆罕默德就派他去执行。这名穆斯林禁食了三日,却不知道如何去行,因为要想完成暗杀的任务,就一定要说谎。穆罕默德对他说:“你可以任意去行,不必拘束。”

这名穆斯林就找到卡布,假意在卡布面前说穆罕默德的坏话,并请求卡布帮助他脱离伊斯兰教。他们订立了一个盟约。当天夜里,这名穆斯林就带着同伙来到卡布家,杀了卡布,把他的首级呈给穆罕默德。城里的犹太人十分愤怒,但是穆罕默德却把卡布订立的盟约拿出来,给他定罪。麦地那城中的犹太人无不惊惧。卡布被暗杀以后,穆罕默德颁布命令,“将一切抓获的犹太人处死。”

此后,穆罕默德又派人刺杀女诗人Asima和一位年长的诗人Abu afak。 阿西玛曾作诗反对穆罕默德和穆斯林。她在睡梦中被刺杀。穆罕默德对行刺者大加赞赏。第二天,女诗人全家皈依伊斯兰教。阿布阿法克曾经作诗反对穆罕默德控制他人的生活。穆罕默德对手下人说:“有谁来帮我对付这个恶人?”一个穆斯林领命,刺杀了阿布阿法克。据史料记载,以这样方式死在穆罕默德或他手下的人不下三四十名。

此后,伊斯兰教有了新的教规:无论是说谎、欺骗或是谋杀,只要是为了伊斯兰教有益的,就可以行。污蔑穆罕默德或伊斯兰教的,罪可当诛。

乌赫德之战 (Battle of Uhud)

麦加人招聚了一支3000人的军队,预备攻击穆斯林。穆罕默德的军队约有1000人,双方在乌赫德山遭遇。穆罕默德的一名手下问他是否需要犹太人盟友来助战,穆罕默德说不需要。穆斯林军被击溃,穆罕默德受伤。穆罕默德的一位叔父战死,尸体还被一个麦加妇女毁坏。 这名妇女的族人在白德尔之战中阵亡,以此复仇。穆罕默德誓言要为叔父复仇。

穆斯林也效仿穆罕默德,誓言向麦加人复仇。穆氏又说,如果杀死他叔父之人皈依伊斯兰教,可以获得赦免。后来,那个麦加人果然皈依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叫此人详述如何杀死他叔父的经过,此人遵命陈述。穆氏要他永远离开他的面,否则性命难保。

此役之后,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教规

对敌方的攻击,要速速报复,激烈报复。

穆斯林处死另一穆斯林,要谨慎,但是处死一个异教徒却要毫无顾虑。

若没有遵行安拉之名,会招致损失。若有损失,则要加倍顺服安拉。

堑壕之战 (627年)

此时,麦地那一带只有一个犹太部族存留了。这个名为科瑞萨(Qurayza)的部族派人去见麦加人,寻求联盟,来共同对付穆罕默德。他们又找到噶塔凡(Ghatafan)部族,寻求联盟,这个部族也应允了。穆罕默德听到对手联盟对付他的消息,就在麦地那城外挖掘堑壕,以抵御攻击。

城内的穆斯林被召集起来挖堑壕。这是波斯萨珊王朝军队惯用的作战方式,一名皈依了伊斯兰的原波斯士兵向穆罕默德提出这个建议,被穆氏采纳。这种挖堑壕作战的方式对于散居的阿拉伯部族来说却是新鲜事物。麦加的克莱氏部族和噶塔凡部族招聚了一万人的军队来围城,穆斯林军队约有三千。麦加人从来没有遇见过堑壕,骑兵无力跨越。双方僵持了两个星期之久,攻城的一方久攻不下,守城的一方也无法突破。麦加联军的人数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给养日渐吃紧。那些参加联军的其他部族,原本期望很快获胜,就可以拿到掳掠品,但是渐渐失望,战斗的意志也大不如前了。

这时,穆罕默德听到消息,说犹太人科瑞萨部族也加入了麦加人的联盟,他就派细作去打探,看犹太人是否背叛了他们以前和穆罕默德订立的宪章。

噶塔凡部族里有一个人皈依了穆斯林,这人找到穆罕默德,说愿意为他效力。穆罕默德要他去在敌人当中挑拨离间。果然,敌人的联盟中出现了彼此怀疑和不信任,麦加人见无力破城,只好收兵撤退。

麦加人撤兵后,穆罕默德转向了麦地那最后的一族犹太人Qurayza。他将犹太人的要塞围困了二十五天,最后犹太人投降,但是在接受穆罕默德惩罚之前,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请他们的一个结盟部族Aus族的一人提出惩罚方式。穆罕默德选中了奥斯族中的一人,这人宣布说:“所有犹太男子都要被剪除,他们的财产被瓜分,他们的妇女和儿童成为我们的俘虏。”宣判以后,穆罕默德命人在集市广场挖壕沟,将犹太男子五、六人一批全部砍头。死者有六、七百人之多。天色已晚,他们就点上火把,继续执行死刑。穆罕默德又从俘虏中选中一名妇女名叫Rayhana占为己有,这名妇女的所有男性亲属都已被处死。穆罕默德受到启示,说这场对犹太Qurayza族的屠杀是被神恩准的(S33.25-28)。

穆罕默德一方面教导说,宽恕是一种高贵的美德,应该克制怒气,宽恕别人,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可兰经里有这样的话(S33.21):

只要能够扩张伊斯兰,任何方法都可以,包括欺骗和谎言。

可以引诱敌人背叛,然后再向他复仇,以此来扩张伊斯兰。

无论是谁,只要他们不接受穆罕默德的教导,或者不承认默罕默德是先知,就要同他们作战。那些被虏获的人,除非他们皈依伊斯兰,否则就不能享有任何权利。

穆罕默德又宣称,这些行事标准都在他接受的启示中得到了安拉的赞许,其他人也要效仿他。

袭击阿尔-穆斯塔里克(Al Mustaliq)

穆罕默德听说,克莱氏族的盟友,阿尔-穆斯塔里克部族,预备要来进攻麦地那。穆罕默德决定先下手为强,袭击了穆斯塔里克部族,虏获了她们的财物、妇女和儿童。穆罕默德的手下既想要得到虏获的妇女,也想要赎金。可兰经里面已经有规定,允许穆斯林士兵占有虏获的妇女,但是要将这些妇女变成奴隶,不可再索要赎金。穆罕默德宣称,他获得了阿拉启示,不允许虏获妇女的士兵索要赎金。(hadith of Al-Bukari)

此后,可兰经规定,被虏获的妇女,她们之前的婚姻关系取消无效。

克莱什族遭受了这场失败以后,元气大伤。他们在阿拉伯半岛的名声大大受损,同叙利亚的贸易也中断了。穆氏却乘胜进攻了半岛北部的两个部族,这两个部族都不战而降。

正在穆氏外出征战的时候,有人传言说他的妻子Aisha艾依莎有对他不忠,穆氏后来宣布,他受到安拉的启示,确认艾依莎是清白的。此后,他传下教导说,对配偶不忠的指控必须有四个见证人(Sura 24, An-Nur)。

候代比亚合约

古莱氏族派人求见穆罕默德,希望与他讲和。他们签订了候代比亚(Hudaybiyya 位于麦加城外的一个村庄)合约,有效期十年。合约规定,今后穆斯林可以在斋月去麦加朝圣。此外还规定,若有麦加人未经族长许可去到麦地那,他要被遣返回麦加,但是若有穆斯林去到麦加,不必遣返麦地那。穆斯林们认为这样的条约有失公平,但是穆罕默德说,他受到了一些启示,可以同意这些条款。以下是合约的内容:

侯代比亚条约

奉真主之名!

本项和平之条约由穆罕默德Muhammad Ibn Abdullah和Suhayl Ibn Amr订立。双方议定各自收纳武器,共享和平,以十年为期。当此十年中,彼此不得伤害对方,也不可暗地损毁对方,却要以真诚和荣誉彼此相待。当此期间,阿拉伯若有何人愿和穆罕默德订立条约或盟约的,可任意而行,若有何人愿和克莱什族订立条约或盟约的,也可任意而行。若有克莱什族人来投靠穆罕默德,却未经本族族长应允,他应当被遣送回克莱什族,然而,若有穆罕默德的人去投靠克莱什族,他不必被遣送回穆罕默德处。本年,穆罕默德及其同仁应离开麦加,但明年他们仍可返回,并可停留三日,只是不可携带武器,就是防身的刀剑,也当收入鞘内。

这个看似不公平的条约,令穆氏的手下很不满意,但是它的签订实际上对穆斯林是极其有利的。因为,首先,这表明麦加的贵族已经事实上认可了穆斯林与他们平起平坐的地位,十年的和平期使麦地那的穆斯林有时间积蓄力量,此外,穆斯林愿意到麦加朝圣的举动,也获得了许多麦加人的信任。

不久,一名叫做Umm Kulthum的妇女从麦加过来皈依伊斯兰。她的两位兄弟过来要带她回去,却被穆罕默德拒绝。因为他受到安拉新的启示,禁止这名妇女返回麦加。这件事事实上已经违背了合约。穆斯林和麦加的关系紧张,穆罕默德暗暗开始寻找机会对麦加发起攻击。

候代比亚条约签订以后,和平持续了两年。穆罕默德和一个名为巴努-库扎Banu-Khuza的部族关系友善,而巴努-库扎的仇人,巴努-贝克尔族Banu Bakr,却是麦加的盟友。有一次,贝克尔族趁夜色偷袭了库扎部族,杀了几名库扎人。据信,麦加人为贝克尔人提供了武器,有几名麦加人甚至也参与了袭击。此后,穆罕默德向麦加人提出三个条件,要求他们任选其一。这三个条件分别是:

麦加人为死去的库扎人付上补偿金;

麦加人和贝克尔人断绝盟友关系;

麦加人取消候代比亚合约。

麦加人经过商议,决定选择第三条。可是,他们很快就后悔了,派人(Abu Sufyan)找穆罕默德请求恢复合约,但是被拒绝。

攻克麦加

穆罕默德已经开始预备对麦加的攻击。630年,穆斯林一万人的大军抵达麦加。麦加人不战而降。穆罕默德宣布大赦,但是对十名麦加男女处以极刑,认定他们是挑起战争和破坏合约的罪魁祸首。这十人当中有些此后也得到赦免。麦加人大部分皈依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将白房周围的所有偶像清除干净,只留下了描绘圣母玛利亚和耶稣的壁画。可兰经里对麦加之战有详细记述(S110)。

此后产生了一些新的伊斯兰规条

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条约有效期不能超过十年。

穆斯林只有在己弱敌强的情况下才会订立条约,目的是给自己时间积蓄力量,最终击败对方。

判教者要被处死。可兰经规定:那些判教者何尝不期望你像他们一样判教,并与他们同为一党。因此,不要与他们为友,直到他们悔改归回安拉。如果他们判教,你要抓住他们,除掉他们,也不要和他们当中的任何人交友。(S4.89)

奎巴的犹太人(Khaybar)

穆罕默德召集了1600名穆斯林去攻击奎巴部族的犹太人。犹太人的盟友没有一个敢出手援助的。奎巴人的要塞被逐个攻破。此前,麦加的许多纳迪耳族人已经逃难到奎巴,他们的财物被奎巴部族的首领保存。穆罕默德审问犹太人首领,首领说不知道在哪里。穆罕默德派人仔细搜索要塞废墟,找出了一部分财物,又用酷刑逼迫犹太人首领交出剩余的财物。

奎巴的幸存者都被流放。一些种植椰枣的农夫请求穆罕默德允许他们留下,并情愿将一半的收成交给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答应了他们,条件是其他穆斯林也要允许他们这样做。这就是“齐米”(被保护民Dhimmi)的来历。“齐米”有两层含义,“被保护民”和“罪民”。“被保护”,是因为他们也得到了神的启示(信奉犹太教),但是他们也是罪人,因为他们不认穆罕默德是他们的先知。

在阿拉伯半岛的扩张

占据麦加以后,穆罕默德继续征服其他阿拉伯部族。他写信给各地主要的部族势力,规劝他们皈依伊斯兰教。甚至还攻击过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一座城Tabuk。

攻克麦加的第二年,穆氏听说,Hawazin部族正在组建联合军队,人数是穆斯林的两倍,并准备进攻他们。这个Banu Hawazin原来是麦加人的宿敌,此时又联合Banu Thaqif(居住在Ta’if城),他们都是敌视麦加人的。穆氏在Hunayn战役中将Hawazin和Thaqif联军击败。

同年,穆氏进攻阿拉伯半岛北部敌对穆斯林的部族。他的兵力已超过3万人,但是第二天,有半数跟随Abd-Allah ibn Ubayy离开,虽然穆氏用严厉的安拉启示咒诅逃兵,仍然无济于事。穆氏没有直接和Tabuk城的敌军交手,但是当地一些氏族归顺了他。穆氏下令将阿拉伯半岛东部所有的偶像全部清除,若有一城愿意归顺,他要归顺者先将偶像清除,特别是月神之女al-Lat的偶像。

Tabuk战事一年之后,Banu Thaqif表示愿意归顺穆氏,皈依伊斯兰教。许多贝都因人也归顺穆氏,希望免于攻击,并分享战利品。但是,贝都因人不愿意皈依伊斯兰教,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持原来的价值观和祖传习俗。穆氏应允他们,但是要求他们承认麦地那的宗主权,今后不得攻击穆斯林和穆斯林的同盟者,并缴纳天课(Zakat)。

对于为伊斯兰而征战,他又得到了新的启示

信仰真主和末日者,不要求你准许他們不借他们的财产和生命而奋斗。真主 是全知 自制者的。只有不信真主和末日,而且心中怀疑的人才向你请假,他们在自己的怀疑中 犹豫不决。(S9.44-5)

穆罕默德得到启示,命令穆斯林攻击所有不接受伊斯兰的犹太人和基督徒。他说,犹太人和基督徒都是罪民,因为他们歪曲了神的话语,也不接受穆罕默德做他们的先知。因为他们的错误信仰,他们不配与穆斯林为平等,而且死后要被地狱的火烧。(S9.30–5) 同样,因为他们的不信,安拉也不会引导他们。“既表示信道,又作证使者的真实,且眼见明证的降临,然后表示不信,这样的民众 ,真主怎么能引导他们呢?真主是不引导不义的民众的。这等人的报应,是遭受真主的弃绝与天使和人类的共同的诅咒; 他们将永居火狱中,不蒙减刑,也不蒙缓刑。” (S3.86-8)

穆罕默德连连取胜。阿拉伯的各个部族纷纷前来奉上供物。不信者被规劝来信奉伊斯兰教,如果他们拒绝,就需要付特别的税金,如果他们拒绝支付税金,穆斯林就向他们宣战。

告别朝觐

632年,也就是迁移麦地那十年以后,穆氏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朝圣之旅。从此,每年一次的朝圣成了伊斯兰教规的一部分,被称为“哈吉Hajj”。632年12月(伊历Dhu al-Hijjah月)9日,穆氏在麦加东面的阿拉法特山做了最后一次演讲,穆氏要他的跟随者不可继续前伊斯兰时期的一些旧俗,例如,他说,白人不比黑人优越,黑人也不比白人优越,优越的标准只是敬虔和善行。他下令废除原来部族之间的血亲复仇行为,将原来部族间的仇恨一笔勾销,以建造新的,统一的伊斯兰群体。对于穆斯林社会中处于弱势的妇女,穆氏教导要“善待妇女,因为她们在你们的家中是软弱的。”

有穆斯林认为,可兰经5:3,“今日,我已为你们成全你们的宗教,我已完成我所赐你们的恩典,我已选择伊斯兰做你们的宗教。”就是这次告别演讲里的一句话。什叶派穆斯林认为(Shia tafsir),这句经文意味着穆氏已任命阿里塔利卜(Ali ibn Abu Talib)为继任者,时间是在穆斯林完成朝圣,从麦加返回麦地那的途中。

穆罕默德逝世

告别朝觐之后数月,穆氏突然抱恙,数天内高烧,头痛,身体虚弱,最后于632年6月8日星期一在麦地那他妻子艾依莎的家中去世,享年62/63岁。据说,他去世时躺在艾依莎身旁,命艾依莎处置他在世上的财物(七块银币),并说:

O Allah, to Ar-Rafiq Al-A’la (exalted friend, highest Friend or the uppermost, highest Friend in heaven)

哦,安拉,致Ar-Rafiq Al-A’la(受颂赞的朋友,至高的朋友,天上至尊至高的朋友)

穆氏最后的遗言是:“阿拉伯半岛上不能有两个宗教。”可兰经里面也有同样的命令。首先,“你们当反抗他们,直到迫害消除,而宗教专为真主;如果他们停战,那末 ,除不义者外,你们绝不要侵犯任何人。” (S2.193) 其次, “当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经的人,你们要与他们战斗,直到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规规矩矩地交纳丁税。”(S9.29)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受到的启示使伊斯兰教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最初的伊斯兰教是具有包容性的,强调牺牲精神,与犹太教徒和基督徒和睦相处,并视他们为友,从麦地那时期以后,伊斯兰教的教义变得强势和令人畏惧。而这样的变化都是在十年之内发生的。

艾依莎家的房子后来就成了穆氏的安葬之处,后被扩建为绿顶清真寺。此处还有前两任哈里发Abu Bakr和Umar的墓葬,他们都是穆氏的战友(Sahabah),另有一个空坟墓,是为再临的耶稣(尔撒)预留的。

穆罕默德的继任者被称为“哈里发”(Caliph 意为继承)。

哈里发时代

穆罕默德之后的四名继任者分别是:Abu Bakr, Umar, Uthman ibn Affan, Ali,他们一共统治了三十年,这一时期被称为“Rashidun哈里发时期”,“Rashidun”的意思是“Rightly Guided正确的引导者”。他们的统治年代如下:

Abu Bakr 伯克尔(632-634)

Umar ibn al-Khattab 奥马尔(634-644)

Uthman ibn Affan 奥斯曼(644-656)

Ali ibn Abi Talib 阿里(656-661)

 (阿里统治期间,Muawiyah ibn Abi Sufyan,又称穆阿维亚Muawiyah一世同时统治Levant 和埃及的一些地区)。

以下简述四任哈里发。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他生前没有留下遗言任命继任者。他的追随者当中很快产生了争执,最后,Abu Bakr伯克尔被选为第一任哈里发。

第一任哈里发 – 伯克尔 Abu Bakr

伯克尔也是穆罕默德的岳父,被伊斯兰教逊尼派认定是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什叶派则是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是正统继任者,也是第一个伊玛目)。伯克尔生于麦加,是当地的一名富商。当穆罕默德开始宣扬伊斯兰时,伯克尔成为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并以身家财产寄付之。当穆罕默德遭到麦加贵族的威胁而不得不前往麦地那时,作为忠实追随者的伯克尔也参加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迁徙(希吉拉Hijra)。619年,穆罕默德在其第一个妻子Kadijah去世后,娶了伯克尔的女儿阿以莎Aisha;伯克尔因此成了穆罕默德的岳父。这桩婚姻表明了穆罕默德对他的信任。穆罕默德去世后,伯克尔于632年6月8日被麦地那的宗教领袖们选为穆罕默德的继任者Khalifat Rasul Allah(真主使者的继任者),即哈里发。他承担了穆罕默德除预言外所有的一切职权。

在伯克尔的领导下,叛教的部落重返信徒行列,阿拉伯人也开始了对外征服之战。伯克尔带领穆斯林平息了一些阿拉伯部族的叛乱,史称“Ridda Wars”,或“对判教者的战争”。可兰经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被收集整理成文。伯克尔在与波斯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均取得了胜利。在他去世后,奥马尔继承了哈里发的宝座。

伯克尔两年后,也就是634年去世,Umar ibn al-Khattab奥马尔继任。

第二任哈里发 – 奥马尔 Umar

奥马尔出生于麦加,早年当过牧羊人和商贩,在低微的环境下长大。他的父亲哈塔卜·伊本·努法伊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多神论家庭。他受过良好教育、尚武,并且体格强壮。尽管奥马尔广受尊重且来自一个具有贵族血统的家庭,但他与其余的古莱什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伊斯兰创教前奥马尔只是古莱什部落的普通一分子。

当穆罕默德开始传教时,奥马尔致力于保护阿拉伯传统的多神信仰。他坚决反对穆罕默德,并积极迫害穆斯林。在早期传说中,奥马尔甚至试图行刺穆罕默德。一个路过的穆斯林告诉他最好先处理好自己的家务事,因为当时奥马尔的妹妹和妹夫都已皈依伊斯兰教。当抵达他妹妹的住所时,他发现她和她丈夫正在诵读穆罕默德的诗歌(现为《古兰经》的诗篇)。这激怒了他,使他与妹夫发生斗殴。他妹妹为了保护丈夫而被奥马尔误伤,当看见她流血时,奥马尔深感悔悟。为了表示和解之意,奥马尔也诵读了一段他妹妹刚刚念诵的诗歌。据说因为被这段诗歌感化,奥马尔当天就皈依了伊斯兰教。当奥马尔向古莱什族酋长Abu Jahl报告他改宗的事之后,据传酋长怒斥他:“神诅咒你!”奥马尔从此公开在克尔白为伊斯兰教祷告,部落酋长苏富扬和Abu Jahl对此大为愤怒然而只能坐视。奥马尔的行为使得穆斯林对公开传教信心大增,因为没有人敢阻挠奥马尔的祷告。

奥马尔于622年迁居麦地那,他是最早迁居麦地那的移民者之一。在那里他成为穆罕默德的两大主要顾问之一(另一位是阿布·伯克尔)。他参与了Badr、Uhud、Khaybar的战斗和奇袭叙利亚,及许多其他的战役,成为穆罕默德的亲密战友。625年,奥马尔的女儿Hafsah嫁给了先知穆罕默德。

在伯克尔担任哈里发期间,奥马尔是他的主要辅佐。阿布·伯克尔于634年去世后,奥马尔被指定为继承人。

奥马尔任内,阿拉伯帝国急剧扩张,征服了波斯萨珊王朝,并占领耶路撒冷。

644年,奥马尔被一名信仰基督教的波斯奴隶刺杀,实际上,可能是受人指使的政治暗杀。其继任者为奥斯曼。

第三任哈里发 – 奥斯曼 Uthman

奥斯曼出身于麦加古来氏族中的倭马亚家族(Umayyad),年纪比先知穆罕默德略小。在以兄长阿布·苏富扬为代表的大部分倭马亚家族成员激烈反对穆罕默德传布伊斯兰教时,奥斯曼却是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最亲密的战友之一。奥斯曼迎娶了穆罕默德的两个女儿。当穆罕默德被迫离开麦加后,奥斯曼和妻子参加了穆斯林向阿比悉尼亚(埃塞俄比亚)的移民(当时移民的穆斯林家庭共有十五个),以及后来向麦地那的移民。

644年11月3日第二任哈里发奥马尔被一名波斯释奴刺杀身亡之后,奥斯曼则被推举为第三代哈里发。他的执政时期的特点是,大量任用倭马亚家族成员担任要职。奥斯曼的堂侄、大马士革总督穆阿威叶在奥斯曼任哈里发时成为整个叙利亚的总督。在奥斯曼统治时期,最后编订了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然而,什叶派一直否认奥斯曼对《古兰经》定型的功绩。什叶派认为,《古兰经》中原有的许多关于先知穆圣的堂弟兼女婿、也是什叶派的第一代伊玛目阿里的篇章由于奥斯曼的偏见而被删改了。

在奥斯曼执政时代,阿拉伯游骑兵仍然所向无敌。据守伊朗的萨珊王朝被消灭了;在奥马尔时代征服北非的将领阿迈尔·伊本·阿斯挫败了东罗马帝国夺回埃及的计划。高加索地区和塞浦路斯也在军事压力下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

虽然奥斯曼任内消灭了据守波斯的萨珊王朝,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大为扩张,并且编纂成伊斯兰教的圣典《古兰经》而有不小的贡献,但是奥斯曼也因为用人唯亲而引发周遭人士的不满。656年,来自伊拉克和埃及的宗教激进分子组成的刺客集团于麦地那包围了奥斯曼的住所。6月17日,奥斯曼被一群破门而入的刺客杀死。当奥斯曼被刺时,他正在阅读《古兰经》。

在奥斯曼遇刺后,其堂侄穆阿威叶反对先知的堂弟阿里成为新一任哈里发;他公开展示奥斯曼的血衣,暗示阿里是刺杀奥斯曼的幕后黑手。奥斯曼的遗体则被安放在麦地那。他的继任者是阿里。

第四任哈里发 – 阿里Ali

逊尼派穆斯林视阿里为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的正统哈里发;什叶派穆斯林则视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又视阿里及其后裔为穆罕默德的正统继承者。阿里及其后裔都是穆罕默德祖系圣裔的成员。穆斯林社会因对阿里继承人身份的问题发生分歧而分成逊尼及什叶两派,逊尼派认定是穆罕默德的岳父伯克尔被任命为他的继承者,什叶派则是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被继任者,也是第一个伊玛目。

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女婿,他的妻子Fatima是穆罕默德与第一任妻子Khadija所生。

阿里的父亲阿布·塔利布(Abu Talib ibn Abd al-Muttalib)是克尔白的管理者,是古莱什部落的一个分支巴努哈希姆(Banu Hashim)的谢赫(长老),是穆罕默德的叔叔 。阿里的母亲法蒂玛(Fatima bint Asad)亦是巴努哈希姆的族人,故阿里是易卜拉欣之子伊希梅尔的后裔。

据传,阿里出生的时候(约610年后),穆罕默德将他抱在手上,阿里出生后第一个看见的人就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为他命名为阿里,意指“崇高的”。

穆罕默德与阿里的双亲关系亲密,穆罕默德在成为孤儿及失去了祖父沙伊巴·本·哈希姆后,阿里的父亲收留了他。阿里出生在穆罕默德迎娶了Khadija(海迪彻)的两至三年后。阿里在五至六岁时,麦加城内外发生饥荒,影响了阿里父亲的经济状况,阿里父亲须独力支撑一个庞大的家庭,穆罕默德遂将阿里带到他的家族里抚养。

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杀后,阿里被穆罕默德的同行者选为哈里发,他在任内遇到反抗及内战。661年,他在库法的清真寺进行礼拜时被刺杀,数天后逝世。

阿里之后,伊斯兰帝国进入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

从上述可见,穆罕默德后的四任哈里发时期,因为继承问题,引发了越来越激烈的争议,最终产生了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裂。

穆斯林派别的产生

如前所述,穆罕默德生前没有对继任者任选有明确交代,因而引起了纷争。这就是后来的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的来历。

逊尼派(Sunnis)认为,穆罕默德的继任者应该是德高望重的,并被穆斯林公认和推举出来的。他们相信,只有前四任哈里发是符合这样的标准的。他们相信的经典包括可兰经和圣训(Hadith)。今天,约75-90%的穆斯林属于逊尼派。

什叶派(Shi’a)认为,只有穆罕默德的宗族后代才有资格担任哈里发。他们认可的第一个哈里发Ali Bin Talib阿里 本 塔里布。

除了以上两派以外,还有一些非主流的派别,如苏菲派等,此处不再详述。

“正统哈里发”之后的穆斯林历史

倭马亚王朝 661-750

始于穆阿维亚一世(Muawiyah I)。此人原是麦加贵族出身,迁都到大马士革。

阿巴西王朝(Abbasid Caliphate, 750-1258)

穆斯林世界的“黄金时期”,在科技、文化、哲学、建筑、艺术等领域,汲取希腊、罗马的营养,取得长足发展。首都也从大马士革迁移到巴格达。此后的巴格达成为穆斯林世界的中心。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