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姐妹 / 2022-12-13

最近P姊妹随短宣队前往南亚山国短宣2周。以下是她的见证和感言。
飞机盘旋降落的时候,远处高耸的山脉巍峨矗立在云端,蔚为壮观。我心里不禁感叹,多么美丽的国家啊。此次来参加短宣,为期两周,第一次踏足这个陌生的国家,心中充满了好奇,我会遇到什么人,看到什么样的景色,当地宣教士的事工如何。我带着期待的问号和兴奋的惊叹号踏上这个国家的土地。
第一眼的印象是偶像多。狭窄的街道,灰尘飘扬,满街都是各种车辆,摩托车、汽车、三轮车与行人拥挤在道路上,匆匆而过。在这样的拥挤中,各种偶像和寺庙肆意地穿插其中,我走过一个十字路口,看到左边是一位送子女神的庙,右边是幸运与能力之神的庙,十字路口的中间还有小的神龛,供着其他的神明。街上更是随处都有小小的神龛,或是小庙,供人膜拜。每个庙前后,都有铃铛,人们先敲响铃铛,再进入庙中拜,据说是为了唤醒神明,观察他们的朝拜方式,发现他们的神明有很多,什么都可以被供奉,当地人告诉我,一年中有一天是专门拜乌鸦的,他们也拜狗、猴、树等等。所以当地有很多野狗在大街小巷里游荡,而且还都膘肥体壮。甚至我看到街道上一些石头周围有红色的涂抹,也是他们膜拜的对象,当地人告诉我, 这石头吸收了能力,所以他们拜拜是为了得着这能力的加持。
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对神明的膜拜完全是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所住的旅馆附近就有一个小寺庙,每天清晨天刚刚亮,我们就听到铃铛被敲响,有人前去拜拜。走在路上,也随处可见一些妇女拿着一盘朝拜的东西,前往某处去拜拜。街上碰到的寺庙神龛,基本随时都有人在拜,本地人随走随拜,分外敬虔。
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有着自己深厚宗教传统的国家里,我们遇见了一群不一样的人。安排我们短宣的是当地的宣教士们,借着他们的安排,我们得以接触到当地的基督徒。我们每天晚上会与他们一起吃饭,也分享彼此的见证,他们也会带我们参与当地教会的事工,给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也了解当地文化。
一位当地弟兄分享他的信主经历,虽然他的家庭非常虔诚地信奉传统宗教,但他从年轻时候起,内心就有疑惑,这些神明喜怒无常,难以讨好,真正的神应该不是这样的吧?后来他接触到基督徒,经历奇妙的医治,认识了耶稣。现在他们一家住在教会,帮忙看顾教会的需要,他也借着商业接触没有认识神的人,向他们传扬好消息。我们参加了他公司组织的一次野餐聚会,有几十人参加,很多是没有信主的员工,我们一起分享食物,玩游戏,也借着赞美诗和见证,分享主的爱。
另一位当地姊妹,看到社区里贫困妇女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很是困难,就开始用自己的技能,教导她们手工制作项链,她将原材料给这些妇女,让她们在家里可以完成制作,做好后交回,姊妹再找渠道卖出去。我们去参观她的店铺时,正好有一群妇女在她的店中学习制作项链,借着这样的接触,她也有很多的机会关心有需要的妇女,向她们传福音。
这些看似简单的福音工作,在当地的背景下却是非常不容易的。基督教被认为是外来宗教,政府和民众都非常不欢迎教会,当地信徒面临不小的挑战。有弟兄姊妹因信仰在工作中遇到麻烦,甚至基督徒学生因为信仰,考试成绩被判低分数,还有人因为信仰被家族排斥,赶出家门。我们参与的其中一个教会被房东要求今年年底搬走。不仅如此,他们也和我们一样面对来自现代生活方式的挑战,例如,是选择摆上时间追求世界还是服侍主,工人供应的缺乏,现代娱乐方式和毒品的诱惑等等。但是非常感恩,我们所遇到的几位本地信徒,因着经历过这样的困难,信仰非常坚定,传福音的心也非常迫切。
一位宣教士弟兄和一位当地弟兄就非常火热,常常去行走祷告,他们常常在商业区,在旅游区,在本地社区边走边为所看到的人、事祷告。他们也安排我们进行了很多次的行走祷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又一次走到一个寺庙门口的街边,看到一个外来的西方人,穿着本地的服装,眼神涣散,与我擦身而过,我心里很是震撼。进入寺庙范围,很多人围着寺庙建筑行走膜拜,大多数人眼神里没有喜乐,却带着压抑的神色。我走进一个寺庙的大厅,扑面看到两排偶像,感觉很压抑,心里满是悲伤。我不住祷告,为着我在一路看到的人们,因为这里属灵的黑暗是如此深重,人们敬虔地寻求祝福,却陷在属灵的捆绑中而不自知。这样的压抑让我心中刺痛,这片土地何等坚硬,何等需要神的光来照亮人心!
在这样坚硬的土壤中,需要宣教士像一粒麦子,埋下自己,甘愿舍弃权利,才能狗结出许多福音的果子。接待我们的宣教士中有一对60多岁的夫妇,年轻时就被神呼召,踏上跨文化宣教之路,他们几十年来一直在禾场,因为大环境的问题,辗转到三个不同的国家,学习了三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在禾场将孩子养大,至今仍然坚持在禾场服事。他们刚到这个国家三年多时间,年近六旬才又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看到他们在路上跟邻居、店铺老板、 路边的孩子用本地语言热情地打招呼,看到他们与本地教会的弟兄姊妹如同家人般的亲密关系,看到他们尽力用当地的生活方式来过每天的日常起居,我们都很感动。当地的孩子们叫我们的同工“糖果爷爷”,因为他常常给孩子们发糖果,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他们。他们虽然是白皮肤,但看着他们,我总是把他们当成是两个本地人,完全不觉得他们是欧美的白人,当然不仅仅是衣着和语言,还有他们说话做事的风格,对当地环境泰然处之的态度,都让我觉得他们是当地人的一份子。
另一位单身的姊妹同工,外表已经特别像当地人了,她留意到教会有些人聚完会就离
开,从来不留下吃午餐,就主动要求去探访他们。这几年她不间断地探访关心着四个贫困的家庭,我们有三位队员有机会跟随她去探访,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不仅是因为真切地看到穷困的生活,同时也看到姊妹的爱心,她提到这些家庭的需要,眼
里是含着泪的,她发自内心爱这些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用她的生命去实践主的命令:“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
当地没有自来水系统,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都需要购买,储存在大水罐里,所以,用水 必须非常节俭。这让我想起自己年幼时在大西南山区生活的情景,洗菜洗衣的水要存留,用于冲厕所。没有洗衣机,衣服要靠手洗,生活环境对比大多数的城市,完全可以称的上艰苦。我们认识了一位短期的实习生 E,她来自生活优越的欧美国家,住在本地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我有机会去参观了她的住处,E与房东的孙女同住一间房,住处没有淋浴,要用桶提水洗浴,日常的食物,没有肉,普通的本地人以大米为主食,用非常辛辣的酱和蔬菜拌米饭吃。E刚刚来两个多月,正在学习语言,但是令我惊异的是,她不仅能够和房东用本地语言简单交流,还可以给我做翻译。她带我去一个街边的小店喝奶茶,顺便给我介绍店里的老板娘。她每天都来这里喝奶茶,认识当地人,并且练习当天所学的语言。与她相处的这两周,她从来没有对生活抱怨过,反而常常提到要尽力去适应当地的生活。
E 的房东是一位 46 岁的女士,而她的孙女今年 已经16 岁,在读高中。在本地的高中,早上上课时间非常早,然后中午以前就放学,为了方便学生去打工,这个小孙女也不例外,上学期间也已经在工作了。我非常好奇地询问这位房东,才得知原来她 13 岁就结婚,14 岁生大女儿。她生了三个孩子,但如今除了大女儿远嫁,其他两个孩子都跟她关系不好,她非常孤单,浑身是病痛。当地习俗仍然是由父母指定婚姻,而且不同社会等级不能通婚,如果想要自由恋爱,只能离家出走。当地人普遍早婚。但年轻的一代,也跟我们家乡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区别,这位小孙女就非常喜欢玩抖音,给我看她发表的小视频,心中也向往着可以出国留学或打工,看看外面的世界。如同我们的家乡那边一样,这里不同世代的人一样有着代沟的差异,如何将福音的好消息带给她们,也是对当地宣教士和基督徒一个很大的挑战。
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当地教会许多福音外展工作,有青年营会、儿童营会、妇女团契、孤儿院事工、儿童宿舍事工等,非常感恩,看到他们透过不同的事工积极接触不同人群,努力传福音,但挑战也非常大。
当我再读保罗书信时,看到福音的传播和挑战虽然看上去非常不同,但实质上,传福音的方法并没有变,虽然环境不同,接触人群的方法不同,要想福音真正能够扎根,仍然需要有人像一粒麦子一样,深深埋在当地的土壤中,将耶稣基督牺牲的爱活出来。当地一位宣教士同工,在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劝勉我们说,“如果你们回去,想到哪位宣教士、哪位当地认识的信徒或朋友,请你们马上停下来为此祷告。”
我们如何参与宣教呢?借着祷告彼此同工,也借着祷告看到神大能的作为。如果有一天,神呼召你我走向远方,去做一粒麦子,非常感恩,如果神没有呼召我们去到远方,我们仍然可以借着祷告参与在前方的工作。愿主的荣耀在全地被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