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eflection on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 by Caravaggio
Jacky Fan / 2021-06-19

S.Z.N.S.博物馆最近展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画作展,去了两次。对西方绘画史产生了较浓的兴趣。于是最近看了一些西方艺术史类的书记和绘画作品。抛开艺术性的鉴赏外,有很多画作令我产生了感动。今天我就想通过介绍一下我最为欣赏一副由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绘制的一幅《圣马太蒙召》来谈谈我为什么会感动。
关于卡拉瓦乔或者这幅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和赏析,在百度上很容易搜索到。我就不必引用赘述。 我只想谈下我从画里获得的感动在那里, 以及感动后的查经分享:
首先这幅画描绘的是耶稣基督带领彼得来到马太所在的一个房间,召唤还是税吏的马太。黑暗的背景让我明白了这个不属基督的世俗的世界是怎样的样子,我们因着我们的罪都生活在黑暗里浑然不知, 多么可悲可怜!然而基督的到来便带来了属神的光,画中光的方向就是来自基督,若基督不来,我们就在罪的黑暗里等待永久的死。基督来了,我们便看到了永生的光。马太福音4章16节“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质地的人有光发现照着他们”。基督手指着马太,光便照在马太的身上。此刻的手指和光就是神的恩典,恩典就这样临到马太身上,我们就是马太,恩典此刻就临到我们头上了。这是一种真正的救赎!我相信主此刻说的话也许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马太手指着自己,一副很诧异的样子,似乎在问是我吗?我被拣选了吗?基督耶稣说的话一定是“你跟从我来。”(马太福音9章9节) 这和我们何等的相似,马太前一刻还在和他的罗马士兵和伙伴们数着税钱,这一刻就蒙恩被呼召了。 这是多么大的恩典!我看到这个画面不禁就想高呼:哈里路亚, 感谢赞美神!
我们再看画面中的其他人,房间里聚在一起的有五个人,靠近基督和彼得的两个罗马士兵也被光照亮,并眼望着耶稣。可见他们也是看见了光,也许也渴慕了神的话语,但他们并没有像马太一样最后跟随耶稣。他们代表了什么?我想到了撒种的比喻。撒在石头上的,没有根。或是撒在荆棘里的,受了钱财的迷惑,不能结实。而另外两位在马太身边的,连光都看不见,仍在埋头在金钱上,也就是世俗的罪恶上。不认光,不认基督,不认神的救赎。我想到他们就是马太福音里13章15节里“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 他们眼睛里没有光。内心的黑胜于外界的黑暗。马太福音6章23节“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的大呢!”
所以即便我最近看了那么多的名画,其中包括很多顶级艺术大师的绘画,以及圣经题材的绘画,而我仍然最喜欢这一副,原因就是:这幅画对我有很强的代入感。在漆黑的世界里每日重复地犯罪,茫然无知,浑浑噩噩。突然,神的光照着我,基督通过他的话语告诉我:“来,跟随我,悔改,天国近了!”我是何等卑微,神的爱何等丰盛!拣选我这样一个罪人,用宝血洗净我的罪恶。我是多么的蒙福,如果不知悔改,或者只知道慕道而不把信心在行为上行出来,甚至还在罪里沉迷不愿弃绝罪。那么我会不会变成了那个口呼“主啊,主啊“的人,但基督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 被神弃绝,陷入永死的黑暗里,是何等恐惧和悲哀!
耶稣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福音9章13节) 马太是一个税吏,一个罪人。被神蒙召,写下了那美好的见证。我们今天在读马太福音,看着这幅画的时候是多么的感动。我们是不是也该在这世俗的世界里,为主做美好的见证呢?
感谢赞美全能的父,永耀归主!阿门!!!
S.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