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看王阳明心学

A Christian’s View of Neo-Confucian Wang Yangming’s School of Mind

Jacky Fan 2021-05-09

        最近因为偶然的机遇接触了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继承孟子的理论并发扬,糅合了儒道释三家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心学。其比较核心的几个观点是:心无外物,知行合一,以及借外物操练其心以知天理。听完之后有些感悟,对照基督徒的准则来看看心学理论。

        心无外物,主要是讲万物一切皆由心主宰,心即是天理就是仁爱,善。一切从心出发,从内心寻找答案。这种唯心主义追求的是一种心灵境界,即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心灵的安逸。表面看是找到了一个通往平安的途径,但心从何而来?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简单归为天道,其根本还是人性本善论,即天道就是善,善心从人生而自备。所以这种心学本质上否定了神的存在,也否定了人生来就带着原罪的事实。所以试图从内心寻找平安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克己” 用什么克?“求心” 但心从何处来?万事万物包括这颗心都是神所造的,如果不靠着神,哪里来的心,不靠着神的恩典,如何克的住己?人生来就带着罪,一个有罪的人如何去救另一个罪人。如眼盲的怎么给另一个瞎子领路?所以向内心求,从根本上就是无法实现的。只能向至高者求才能获得力量和真正的平安。

        知行合一,主要是讲心本善,但行出来却往往是恶的,是因为善心被私欲所蒙蔽隔断,因此要打破这种隔断,打通本心,做到行出来的于本心一致,所谓知行合一。 但私欲是怎么来的?人为什么会有私欲?私欲为什么可以包裹善心而不是善心讲私欲包裹?这几点没有解释通。所以基督徒来看,私欲,一部分是亚当夏娃犯罪后从母体带来的,就是人的软弱,一部分是从撒旦和撒旦的世界而来的,就是诱惑。私欲就是罪。最隔绝的不是心,而是隔绝了神。私欲可以包裹善心,而善心无法包裹私欲是恰恰是因为人的软弱无法抵御诱惑,如同圣经里写的,坐在屋子里的壮汉只有外面进去的绑的住他的手脚才可以将他制服一样,只有外界的更高权柄的神,才可以战胜撒旦。所以想要打通隔断,做到知行合一,非要靠着神不可。

        在外物上操练心性是王阳明提出的回归本性的方法,就是把心性在外物上实施,用一套儒家的伦理仪式来操练心性。明辨,慎思,格物等等去除私欲回归真心。但基督徒看来,打通罪来恢复和神的关系单独靠行是不够的,更要靠着信,因信而称义,通过十字架来重新把人和神的关系恢复,借着基督的宝血来洗刷我们的罪,这才能真正得到神的应许。靠操练本身是不能成就义的,只有靠着信才能。承认我们的软弱和罪,承认我们根本无力改变任何事,只有全身心的顺服,一切交托仰望,听凭神的旨意,才能获得最终的平安。

        所以,从基督徒的眼光来看,心学的理论还是跳脱不出人和人的范畴,而基督教看的人和神的范畴。 心学还是想从人自身上寻找解决之道,本质是求人,而基督教是从神那里找到解决之道,本质是求神。其结果也必然是求人者得人,求神者得神,其中哪个才是真道,不言自明。至于佛道之辈所求的神,非真神,拜偶像求虚无,则也是一场黄粱美梦罢了。唯有靠着我们主耶稣基督,才能到达应许之地。

        当然,心学之所以成为一种理论,也有它自身得一套逻辑体系,我们基督徒在和这些崇尚心学得人交流过程中,可以借助和他们探讨他们“形” 引发他们的兴趣,再来引导他们认识我们的神。就如同传教士籍着行医治病和办学育人来引导人们走近耶稣认识耶稣,但还是要求神预备和引领。

2021.5.9 S. Z.

Jacky Fan

留言 Leave a Reply